手术牵开器的清洁、消毒及灭菌流程需遵循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流程及标准如下:
一、清洁流程及标准
预处理:
手术牵开器使用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清洁,去除明显的污物和残留物,如血液、组织碎屑等。
使用软毛刷和中性清洁剂进行初步刷洗,避免使用腐蚀性化学品,以免损坏器械表面。
彻底清洁:
将手术牵开器拆卸至最小单元,确保所有缝隙、关节部位无残留。
使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必要时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内部,确保水流贯穿管腔,无泡沫残留。
结合污染物类型,选择适宜的酶制剂进行浸泡清洗,如含血污染物选用蛋白酶,脂肪类污染物使用脂肪酶等。控制酶洗温度在40℃~50℃,浸泡时间不低于5分钟。
使用流动水进行漂洗,去除残留的污染物和酶清洗剂。
最后使用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终末漂洗,确保无残留矿物质。
干燥:
清洁后的手术牵开器应使用专用干燥箱进行彻底干燥,温度一般设定在70~90℃,干燥时间20分钟,以避免水分残留导致的二次污染。
二、消毒流程及标准
消毒方法选择:
根据手术牵开器的材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对于中度危险的医疗设备,如膀胱前列腺牵开器,建议使用高水平消毒剂。
消毒剂应符合设备制造商的说明,并确保适用于器械的材质。例如,某些消毒剂可能对金属有腐蚀性,因此不适用于金属材质的手术牵开器。
消毒操作:
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需验证其活性成分的浓度,并在使用前进行每日浓度检测。
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确保消毒时间充足,以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消毒完成后,器械应在专用干燥箱中彻底干燥,或使用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分,避免残留消毒剂对组织产生刺激。
三、灭菌流程及标准
灭菌方法选择:
对于需要更高无菌保障的手术牵开器,应选择灭菌处理。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等。
根据手术牵开器的材质和性能,选择针对性的灭菌方法。例如,耐高温的金属材质手术牵开器可选择高压蒸汽灭菌;不耐热的塑料或橡胶材质手术牵开器则可选择环氧乙烷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
灭菌操作:
灭菌过程需遵循制造商的说明,确保装载正确且灭菌周期完整。例如,高压蒸汽灭菌时,需确保器械包的大小、重量和排列方式符合灭菌器的要求。
每批次灭菌物品均需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及包外化学指示物,确保灭菌过程有效。同时,可使用生物指示剂(如嗜热脂肪芽孢)进行灭菌效果验证。
四、存储与流转标准
存储环境:
灭菌后的手术牵开器应存放在干净、干燥且污染最少的区域。存储区应限制人员进入,避免污染。
存储区温度应≤24℃,相对湿度≤70%,最小换气次数为每小时4次。物品存储架应离地面至少20~25厘米,离天花板或洒水喷头至少45厘米,离墙至少5厘米。
包装与标识:
灭菌后的手术牵开器应密封包装,贴有标签且化学指示物正确变色。包装应避免潮湿或液滴,确保无污染。
标签上应注明器械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以便追踪和管理。
流转原则:
存储物品的流转应遵循“先进先出(FIFO)”原则,确保先灭菌的器械先使用,避免过期。





